血常规:由于存在噬血现象,动态监测血常规可以观察到白细胞、血小板动态下降;
生化指标:发生MAS时谷丙转氨酶(ALT)、谷草转氨酶(AST)、乳酸脱氢酶(LDH)、血胆固醇(CHOL)升高、白蛋白降低、钠离子及钙离子降低,对这些生化指标进行监测可帮助诊断MAS;
凝血功能:MAS易发生皮肤黏膜出血、消化道出血,这是由于凝血功能已经出现异常,此时检测凝血功能可发现纤维蛋白原(Fib)明显降低、D-二聚体(D-dimer)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(FDP)增高;
血清铁蛋白:铁蛋白对于MAS也是非常敏感的指标,患者此时体内铁蛋白可迅速升高至几千甚至上万;
血沉:当风湿免疫性疾病处于活动状态时血沉会加快,合并MAS时血沉可能恢复正常。
2016年欧洲抗风湿病联盟(EULAR)/美国风湿病学会(ACR)/国际儿童风湿病试验组织(PRINTO)发布了sJIA-MAS新分类标准[2]。
确诊或疑诊sJIA患儿持续发热并符合以下条件者可诊断为MAS:
血清铁蛋白>684μg/L
血清铁蛋白>684μg/L
以及下列任何2项及2项以上临床或实验室依据:
血小板≤181×109/L;
AST>48 U/L;
甘油三酯>1560 mg/L;
Fib≤3600 mg/L。
血小板≤181×109/L;
AST>48 U/L;
甘油三酯>1560 mg/L;
Fib≤3600 mg/L。
MAS的诊断标准还包括各种MAS评分系统,对MAS的早期诊断也有所帮助。
李彩凤教授介绍道,“MAS的诊断标准和其他类型HLH的诊断标准是不完全一样的,MAS的诊断一定要纵向比较患者的各种指标才能更早地进行诊断。“
治疗MAS,唯快不破
李彩凤教授强调,“对于治疗来说,识别MAS非常重要“。疑似并且无法短期进行详细鉴别诊断的患者,积极的治疗也能够挽救生命。
对于MAS患者,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是目前推荐的一线治疗方案,能够迅速控制炎症风暴,减轻高炎症状态造成的多脏器水肿,挽救生命。
对于MAS患者,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是目前推荐的一线治疗方案,能够迅速控制炎症风暴,减轻高炎症状态造成的多脏器水肿,挽救生命。
除了激素冲击外,环孢素也是国际推荐的治疗药物。
除了激素冲击外,环孢素也是国际推荐的治疗药物。
生物制剂方面,IL-1受体拮抗剂(Anakinra)也是国际推荐的治疗药物。根据2021年ACR的推荐,IL-6、IL-1等单克隆抗体则有条件推荐,一些大分子鼠源单克隆抗体会促进巨噬细胞活化,有可能加重疾病表现,因此要根据患者的炎症状态进行选择。
生物制剂方面,IL-1受体拮抗剂(Anakinra)也是国际推荐的治疗药物。根据2021年ACR的推荐,IL-6、IL-1等单克隆抗体则有条件推荐,一些大分子鼠源单克隆抗体会促进巨噬细胞活化,有可能加重疾病表现,因此要根据患者的炎症状态进行选择。
对于难治性MAS患者,可使用依托泊苷(VP-16),但VP-16易导致白细胞降低,增加感染风险。目前在MAS早期诊断的情况下较少使用化疗。
对于难治性MAS患者,可使用依托泊苷(VP-16),但VP-16易导致白细胞降低,增加感染风险。目前在MAS早期诊断的情况下较少使用化疗。
李彩凤教授还提到,“除了早诊早治,对于一些可能发生MAS的患者,如血细胞、生化指标等正在发展的患者,控制炎症和原发病的活动状态、避免疾病向MAS发展也是特别重要的预防措施“。除此之外,预防感染也非常重要。
“IFN-γ在MA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,它会刺激巨噬细胞不断活化、分泌细胞因子。抗IFN-γ单克隆抗体(依马利尤单抗)已经上市,用于治疗难治性的原发性HLH。依马利尤单抗在sJIA-MAS中也在进行国际多中心研究,全球入组14例患者,患者接受治疗后CXCL-9(IFN-γ下游产物)下降,两周左右具有明显下降趋势并且持续保持。IFN-γ是很重要的靶点,期待未来上市后能够应用到MAS患者,为他们带来获益。”李彩凤教授表示。
■一项探索依马利尤单抗在sJIA-MAS患者中安全性、耐受性、药代动力学和疗效的开放标签、单臂、多中心临床研究(NCT03311854),入组了14例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3天及以上、并对其他疗法如环孢素A无效的患者,应用依马利尤单抗4周或症状缓解后停药,随后有4周的停药随访期,主要疗效终点为完全缓解。第4周有13例患者达到完全缓解,第8周有11例患者保持完全缓解,并且在治疗及随访过程中合并使用糖皮质激素剂量减少50%及以上,同时观察到所有患者体内趋化因子CXCL9(IFNγ诱导产生的趋化因子,可反应IFNγ水平)的浓度快速下降,2周时9例患者体内CXCL9浓度降至300pg/ml(基线中位值为10883pg/ml),提示依马利尤单抗可以快速中和IFNγ,从而控制MAS活动,且耐受性、安全性良好[3]。
■ 一项依马利尤单抗在MAS患者中应用的全球多中心研究正在进行,中国也有3家研究中心参与,这是一项在Still病继发MAS(包括sJIA和AOSD),或SLE继发MAS的儿童和成人患者中评价依马利尤单抗的疗效、安全性和耐受性、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的两队列、开放性、单臂、多中心研究(CTR20221155),期待我国患者疗效和安全性数据的结果。
专家简介
李彩凤 教授
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风湿科主任 教授
北京医学会儿科分会第一届小儿肾病风湿免疫学组委员,任期三年(2013.6起)
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,任期三年(中国医师协会2012.9起)
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第十六届委员会免疫学组副组长(2013.9.12 起)
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第十六届委员会副秘书长(2013.3.9起)
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第十六届委员会委员(2012.12.28起)
国家第一部医学数字化教材《全国高等教育医学数字化规划教材(国家医学电子书包)-儿科学》编委(2013.10起)
《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》第一届编辑委员会通讯编委(2012.11.1起)
《临床儿科杂志》第六届编辑委员会委员(2012.4起)
《中国狼疮杂志》编委,任期两年(CSTAR,2013.7.18)
北京医师协会内科专科医师分会 常务理事(2013.7起)
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风湿病专家委员会常委(2013起)
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风湿科主任 教授
北京医学会儿科分会第一届小儿肾病风湿免疫学组委员,任期三年(2013.6起)
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,任期三年(中国医师协会2012.9起)
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第十六届委员会免疫学组副组长(2013.9.12 起)
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第十六届委员会副秘书长(2013.3.9起)
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第十六届委员会委员(2012.12.28起)
国家第一部医学数字化教材《全国高等教育医学数字化规划教材(国家医学电子书包)-儿科学》编委(2013.10起)
《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》第一届编辑委员会通讯编委(2012.11.1起)
《临床儿科杂志》第六届编辑委员会委员(2012.4起)
《中国狼疮杂志》编委,任期两年(CSTAR,2013.7.18)
北京医师协会内科专科医师分会 常务理事(2013.7起)
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风湿病专家委员会常委(2013起)
参考文献:
[1]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风湿免疫学组.儿童风湿性疾病相关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之二——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篇[J].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, 2020,35(11):831-834.
[2] Ravelli A, Minoia F, Davi S, et al. 2016 Classification Criteria for Macrophage Activation Syndrome Complicating Systemic 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: A European League Against Rheumatism/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/Paediatric Rheumatology International Trials Organisation Collaborative Initiative[J]. Arthritis Rheumatol, 2016,68(3):566-576.
[3] Efficacy of Emapalumab, an Anti-IFNγ Antibody in Patients with Macrophage Activation Syndrome (MAS) Complicating Systemic 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 (sJIA) Who Had Failed High-Dose Glucocorticoids (GCs). 2022 ACR ABSTRACT NUMBER: L20.
NP-23586, 审批日期:2022年9月
此文仅用于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提供科学信息,不代表平台立场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